当前位置: 首页 >> 专题专栏 >>大走访大落实

群众杂志关注泰州市海陵区委书记徐克俭的走访感言

发布时间:2017-05-16 点击数: 1

《群众》杂志近期重磅推出“书记的走访”专题,刊发8位书记的大走访体会文章。文章均以“我”为主体,讲故事、谈感受、发真情。5月16日,群众杂志微信公众号推出本系列第五篇——泰州市海陵区委书记徐克俭的走访感言。

群众的要求并不高,只要我们办实事,一定能得到群众点赞;群众的要求又很高,做假作秀一眼就能识破。

富民是群众共同的心声,党委政府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找到致富的钥匙。

不能仅仅停留在送送慰问金,应该带些温度,带些人文关怀,让他们更有获得感。


 在此次“大走访”中,我的感受是,根扎得越深,问题找得越准,干事才能越实。有三个镜头,能非常贴切地表达我的感悟。

第一个镜头:老街坊的新憧憬

在钟楼社区钟楼巷,我与巷子的老街坊、创业的年轻人和社区的干部们面对面交流,发现了一些新问题,得到了一些新启发。

 谈到钟楼巷的变化,几个老街坊说,现在钟楼巷名气比以前大了,由于来了一群年轻人开店,政府对这里更关注了,危房改造了,路面整修了,环境变好了,但是车多了车位不多、人多了公厕不多等问题,让老巷子产生了新烦恼。听了老街坊的诉说,我感到自己过去对于街区改造成果还有些沾沾自喜,通过大走访真切地听到了群众的抱怨,其实我们的工作还不算尽善尽美,这个“最后一公里”要赶紧接通。

 谈到钟楼巷的发展,社区书记告诉我,刚开始一家接一家破墙开店时,他们很担心,这种经营合不合法、违不违规,该如何管理。后来,到外地取经后由社区成立“钟楼创业服务中心”,工商部门给中心发一本“大执照”,经营户在“大执照”下领取“服务证”,社区统一规范管理。现在钟楼巷286家住户中已有76户出租,房租由一年五六千元涨到五六万元,居民的收入增加了不少。我感到,群众的要求并不高,只要我们办实事,一定能得到群众点赞;群众的要求又很高,做假作秀一眼就能识破。

 谈到钟楼巷的未来,一位开咖啡吧的小伙子说,他刚来时钟楼巷的咖啡吧只有三四家,自己的生意还不错,但后来短时间内开了十多家,自己的小店也感受到了生存压力。我一问,有这种感受的创业者还不是少数。创业富民是钟楼巷的未来,如何让创业者少走弯路,引起了我的思考。我告诉他们,市里即将发放“创业培训券”,创业者可根据需要免费领“券”参加培训;同时他们也要认真调研市场,注重互联网思维和体验式消费,避免同质化竞争。在大走访中,我感到富民是群众共同的心声,党委政府要做的就是帮他们找到致富的钥匙。


第二个镜头:小人物的大感动


 泰州“最美出租车司机”高某的家,是我大走访中的一户家庭。夫妻二人合开一辆出租车,轮流照顾身患白血病的女儿,却连续12年组建“爱心车队”,义务接送考生,投身公益事业。

 当她告诉我,女儿有开网店的想法时,我立即联系一家电商企业提供培训支持。一周之后,老高发微信给我,女儿的网店已经开了,并且有了第一笔生意,女儿很有成就感。这个消息让我陷入沉思。

 从我的角度讲,帮她这个忙,其他人也许还要费些周折,但作为区委书记,一个电话就能解决,真不足道也。对于我来说只是付出了1%的努力,却给这个家庭带来了100%的希望。我追问自己,假如没有我的电话,我们的机制该如何找准这些弱势群体,解决他们的所急所盼。我更审视自己,道德与权位无关、与贫富无关,面对这些“凡人义举”,我必须见贤思齐。

 从部门角度讲,对于这些家庭,我感到我们不能仅仅停留在送送慰问金,应该带些温度,带些人文关怀,让他们更有获得感,这绝不是简单开场招聘会能解决的。

 从党员角度讲,我感到大走访大落实中,每个党员都要做一颗种子,走到哪里,就要在哪里生根发芽,播散社会的正能量,努力让城市更有温度,让群众生活更美好。


第三个镜头:慢作为的快刀手


 这次大走访大落实活动,我听到企业讲得最多的就是,现在窗口服务态度好了,热情多了,特别是推行“店小二”和颁发“蜗牛奖”之后,基本上是有求必应。

 谈到服务不足,企业家说,审批慢,层级多,赶不上企业要求。建一栋楼,盖70个多章,至少跑70趟。有的因申报资料不符要求,没有一次性告知修改事项,同一个窗口,少则跑三四趟,多则跑六七趟。有的审批窗口明确10个工作日,按正常程序可能就要10天,如请人打个招呼,特事特办,可能10分钟就批下来了。

 谈到审批慢,窗口人员说,规定10个工作日是有客观原因的,窗口受理后,要按照顺序集中报至领导审批,如果插队审批,就对别人不公平。有时领导外出开会,有时几个科室集中审核,这些都可能影响审批速度。

 谈到层级多,创业者说,开一个店铺,原以为两天能拿到营业执照,但是要等一个多星期。现在政府为了鼓励创业,在乡镇设立窗口,便于个体户和小公司登记注册,但乡镇窗口人员常常放几天,等集中一批后再到区级部门审核。目前出行比较方便,如果自己能够直接去区级部门办理,减去乡镇这个层级,速度应该会快些。

 通过大走访,我对“审批慢”这个老大难有了新思考:一些机关工作人员对于审批事项,十天办理是守本分,十分钟办理是讲情分;宁可晚几天集中上报审批,不愿当场受理当场审批;前移审批窗口,目的是前移服务阵地,但阵地前移了,服务留在原地……说到底,还是慢作为,缺少“马上办”的意识。

 我感到,既然大走访大落实,就要真走访真落实,让基层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,得到实实在在的实惠。